图为:黄石市金海煤炭开发区,4000亩煤矸石山复垦整理成茶场种植白茶,年新增农业产值8000万元。(资料图)
初夏时节,黄石光彩山上,芳草如碧,林木葱茏。
这里曾是工矿废弃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寸草不生。如今,栽种树木近6万株,变身光伏电站和居民休闲乐园。
黄石因矿设市,矿产资源丰富,鼎盛时有矿山2026家,留下工矿废弃地21万余亩,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发展,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迫在眉睫。
近几年,黄石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园则园、宜渔则渔”的原则,对工矿废弃地实行综合整治。
“废石场变公园,令人期待!”
5月20日,铁山至还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5号地块现场,大货车来回穿梭。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矿山治理单体项目,占地50万平方米,国家投资2.47亿元。5个月后,这里将成为集运动健身、户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健身运动主题公园。
站在高处俯瞰,地形高低起伏,边坡加固已完成,亲水步道、4.5公里自行车赛道初具雏形。“工程量已完成65%,10月底竣工。”现场施工负责人陈刚介绍,低洼地之前是个矿坑,将建成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与另一处人工湖一起构成两大湖滨游览区。
放眼公园,景点轮廓已现,将形成“显山、露水、透绿”的自然生态城市景观。在这里,足球场、户外烧烤及汽车营地、滑板和卡丁车场地、自行车弯道竞速区将成为体育爱好者的乐园。
看着眼前一切,市民余师傅感慨万千:“以前都不愿来的地方,马上要变成公园,真是令人期待!”
“生态好了,公司才能持续发展”
5月15日,大雨滂沱,阳新县富池镇曹家山。沿着刷黑的8米宽道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徒步上山,满山坡都是刺槐和灌木。
曹家山距长江2公里,石灰石资源丰富,已开采44年。多年无序开采,带来巨大的生态欠账。
后来,阳新娲石建材有限公司依法取得曹家山采矿权。2017年6月,该公司筹资3400万元,开始修复治理开山塘口和废弃地。
边开采边治理,娲石建材采用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绿化技术,将土壤、添加剂、水泥、专用肥、植物种子和辅助材料等按比例混合,在坡面喷射10厘米厚植被混凝土层。为方便养护,他们还建起两级蓄水池,铺设输水管道和喷灌系统。“生态好了,公司才能持续发展。”公司总经理董秀明说。
目前,娲石建材已复垦复绿20万平方米,明年底将完成36万平方米的复绿复垦,全力冲刺长江中游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区。
“600多万元全花在石头缝里”
政策引导下,企业纷纷投资参与矿山修复。
尖林山上,一座生态庄园依山而建。潘龙建是庄园主人,曾是矿山开采者。2013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关停采石场,决定在废石场上建生态庄园。
石头上种树,难度可想而知。“先要把废石全部碾平,再往上面培土,但无法涵养水源。”他在废石场扎下根来,一住就是6年。
没土,他们从山下运泥土层层覆盖废石堆,再用有机肥积肥;没水,建70吨的水箱;树不好养,就从樟树开始,再到桂花树和果树。“600多万元全花在石头缝里。”
如今,200多亩荒山变了样,枣树、柑橘、桃树、山楂等近10种果树和景观树遍布山野。“李子已挂果,枇杷快采摘完了,酸酸甜甜,都说好吃。”潘龙建说,“再过2年,果树全部挂果,废石场瓜果飘香。”
截至目前,黄石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0多亿元,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115个,复垦规模4.8万余亩,新增耕地3万余亩,既恢复了生态,又保证了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指标要求。
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赵志刚 通讯员王剑 杜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