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打墙”到底存在吗?

黄石科普驿站

对于“鬼打墙”这个词,相信大家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和小说中了解到的,也有一些人会从老一辈的口中得知,但相信如今大部分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鬼打墙”,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所谓的“鬼打墙”到底存在吗?

先说结论,“鬼打墙”的确是存在的,而且是有着一定科学依据的,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鬼打墙”是民间对夜里在郊外、坟场独自行走的人在路上迷路的一种说法。但也曾出现过有人白天在深山行走遭遇“鬼打墙”的报道。“鬼打墙”多发生在独自一人时,偶尔也有两人以上,甚至集体发生的例子,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民间传说在半夜或无人旷野、坟场,常有人独自赶路,明明是朝着一个方向在走,可过了很久后发现自己回到了出发的地点,最后在同一条路或一个固定的地方绕圈子,这样的情形可能连续维持一夜至数日之久。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2007年,德国一个名为Kopfball的科技电视节目中,观众也曾提出过这样的提问,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真实性,节目制作人联系了德国杜宾根马普生物控制论研究所的心理学家詹·索曼以及他研究认知行为的同事,于是这些研究人员与Kopfball节目合作进行了一次实验。

在实验中,他们找来了15个自愿者,将他们的双眼蒙住,并佩戴GPS接收器,交给自愿者的任务很简单---蒙眼直线穿过一片空旷的空地。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径直行走,而是蜿蜒前行,偶尔还有人会出现绕圈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圆圈的直径小到20米。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人的左右腿长度不同导致的,但事实上,研究人员专门对自愿者的鞋子进行了处理,以实现自愿者双腿的绝对平行,但结果自愿者依然出现了绕圈的情况,他们每个个体的绕圈半径都各有不同,绕圈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最终都会回到起点。

“鬼打墙”的出现实际上是受到大脑影响的,是一种运动错觉现象。

所以可以大致推断出,当人们蒙上眼睛时,失去了参照物,大脑就只能以有限的信息来想象出一条直线来,我们耳内的前庭系统发出的信号能控制肌肉和关节的平衡感还有运动感,事实上,这些信号的误差通常并不大,但即使是不太大的信号误差,也会让人走偏方向,遭遇“鬼打墙”。

这也能够解释为何“鬼打墙”多出现在夜晚及郊外了,旧时郊外没有大路,夜晚光线又欠佳,睁眼行走反倒容易接收到更多错误的信息,导致一直绕圈,加上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很难克服内心的恐惧,无法冷静下来思考,自然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认为有“鬼”。

而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现代化进程早已今非昔比,几乎到哪里都可以走铺设好的道路,沿着铺设的道路行走,自然不会再出现“鬼打墙”的情况了。

(见习编辑:虞贝贝)

(作者: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