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改造” 老屋“颜值高”



改造后的欧式花园



刘华金和老伴在书吧聊天

家庭档案

刘华金是下陆区铜都社区一名普通党员,今年80岁,有50多年党龄。老伴辜春桂跟他同年,两人1959年结婚,已经携手走过59年。

两人有一个儿子,如今也有50多岁。孙女也身为人母,宝宝已经有1岁3个月。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刘华金尽享天伦之乐。

18日下午,刘华金家的爱心书吧里渐渐热闹起来,街坊邻居围坐在一张四方桌边上,有的看报,有的聊天,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在下陆区铜都社区的帮助下,刘华金利用自家的阳光棚建起了这间爱心书吧,就是为了给周围邻居提供一处学习之地、聊天之所。

问起为何这么做?刘华金的回答很简单:“政府和社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也想为居民做点有意义的事。”

见证大冶有色的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年后,刘华金在武汉黄陂一个农民家庭呱呱坠地。

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跑到汉口出苦力,靠拉黄包车挣点辛苦钱。有一年春节,还差点丢了性命。

那是一个冬天,父亲无意间闯进了日本租界。日本鬼子怀疑他有什么问题,寒冬腊月让他脱掉衣服接受检查,穿着裤衩子在雪地里滚,父亲冻得瑟瑟发抖。最后父亲幸运脱险,捡了一条命回来。

旧社会缺医少药,而他家里又非常穷,刘华金几个兄弟姐妹都夭折了,只有姐姐和他活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华金的父亲被招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父亲一生做人正派,他经常告诫子女,不要忘本。

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刘华金年轻时就特别能吃苦。1964年,刘华金在黄石磷肥厂做搬运工。那个时候经常三班倒,工厂里灰尘大,工作很辛苦。但他不嫌苦不怕累,任劳任怨,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2年,刘华金被调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劳资科工作,之后做过保卫、消防工作,一直到1998年退休。

在大冶有色公司,刘华金和老伴工作了20多个春秋,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也见证了大冶有色的发展和壮大。

“以前厂区里到处都是黑烟囱,周围的住户都不敢开窗户,工人一进厂就得戴口罩。现在不仅外面的空气好多了,而且厂区里面也是干净、有序。”刘华金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是大冶有色发展最快的四十年,公司看起来越来越现代化。

暮年遇好事老屋换新颜

铜都社区毗邻下陆大道,上世纪50年代因企而建,社区居民多为大冶有色公司职工。

刘华金的家刚好就在铜都社区东二村1栋一楼最东头。这是大冶有色1964年建的一批家属楼,至今已经54年了。

“你看,房间里还有卫生间。在当时,这已经算是很好的设计了。”刘华金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居室,不无感慨地说。

然而,经过50多年的风雨侵蚀,这些房屋显得非常老旧,再加上居民乱搭乱建,小区里污水横流,蚊蝇乱飞,东二村成了脏乱差小区。很多居民从这里搬走了,只有老人们不愿意离开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2017年,下陆区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变拆为改,选择铜都社区作为“微改造”试点。

“当时勘探了这三栋房屋,发现地基比较扎实,可以不用拆掉,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既减少投入,还能起到改善居住环境的作用。”铜都社区书记陆合香说。

2017年上半年,下陆区和幸福新区对东二村三栋老旧房屋实施改造,历时一年完成。总投资400余万元,居民没出一分钱。

经过改造,一个崭新的欧式花园矗立在大家眼前。红色、浅黄色相间的墙面,整齐划一的欧式小楼,干净平整的大理石地面,雕花栏杆、斜面屋顶……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欧洲小镇。

“现在这里环境又好,又方便又舒服,我和老伴就在这里养老了。”刘华金开心地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人生暮年还能碰到这样的好事。

刘华金的儿子住在团城山,隔三差五地回来陪陪老人。

社区颜值高了,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小区过去10万元一套的二手房现在可以卖到30万元。

花小钱,办大事,老百姓是真正受益者。刘华金主动腾出一楼的阳光棚,开设社区书吧,给居民读书看报,免费供应茶水。

“今年来我们小区参观的人很多,还有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些年轻人还到我们小区拍婚纱照,这样的场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这成了刘华金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同问同答:

记者:回望人生这40年,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一点是什么?

刘华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物质丰富了,社会搞活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过好了。

记者: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改革开放40年的感悟?

刘华金: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幸福。社会稳定,我们才能安全。

记者:置身于新的历史时期,你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刘华金:一是养老,希望国家加大投入;二是看病,希望药费便宜点、住院方便点、服务态度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