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已进入倒计时!在今天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参加任务的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系统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本次飞行任务的具体要求,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分别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飞行员介绍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党员,大学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两位航天员临行告别:“家人们,咱们北京见!”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上午10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问天阁会见厅,景海鹏、陈冬身着蓝色工作服,微笑着挥手走进弧形玻璃墙后的小房间,正式与广大媒体见面。

目前,两位航天员已经进入三级隔离,能隔着玻璃见他们一面已经是最近的距离了。

据悉,酒泉卫星发射场一系列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明天早晨7时30分,他们将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并在后续任务中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在这次任务中,两位航天员将完成在轨试验和科普展示等内容。面对这些任务,他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呢?

景海鹏:多次执行任务是我的追求和梦想

众所周知,这次神十一任务是景海鹏第三次出征太空。他曾经历过五次选拔,包括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作为一名航天员,每迎接一次飞行任务,就要按统一标准重新选拔,确实存在着竞争。但是,一个团队只有竞争才能出战斗力。航天员这个团队除了竞争,更有携手并肩、传承帮带,一旦乘组定下来,其他战友就会送上掌声,全力以赴支持入选乘组。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下,此时此刻,我的其他战友正在飞控岗位严阵以待。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将与我们一同“飞行”。

谈及自己的第三次太空之旅,景海鹏这样说:“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更是我崇高的使命。虽然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乃至危险,但我喜欢、热爱、甚至享受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们的追求和梦想。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一名航天员。”

陈冬: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

早在在2010年便成为第二批航天员的陈冬,整整等待六年,才迎来自己第一次飞天。

谈及感受,陈冬说,“我感到,这次任务来的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时机刚刚好。”

说到这次任务的搭档,陈冬表示,景海鹏师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这次飞行任务的作息将采取“6+1”模式,也就是说每工作6天,会有1天休息时间,那么航天员的业余时间会怎么度过?

陈冬说,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有空的话我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听听音乐、写写日记。“不过,这次任务安排的各类试验还是挺多的,我们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前期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准备。总之,就是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景海鹏幽默评价搭档陈东)

在见面会最后,有媒体问到两位航天员想对家人说的心里话。 老大哥景海鹏把话筒先让给了师弟陈冬。

“指令长的命令我必须执行!”这位帅气的小伙子开玩笑道。这么多年,我的家人一直为我的事业默默付出,陪伴着我,支持着我,让我能够有机会实现梦想。“军功章有你们的一半,必须有你们的一半。”

跟着景海鹏接过话筒道“刚才陈冬说的也代表了我的心声,此时此刻,我想对航天员大队的战友们说,你们也是我的家人,18年来,咱们一起工作、一起训练、一起追求梦想。我还想对所有的航天人说,你们也是我的家人,你们默默奉献,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托举我们飞上了太空。此时此刻,我们想对家人说,请你们放心,我们绝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一定用尽善尽美的表现,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最优异的答卷!家人们,咱们北京见!”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新闻名词·问天阁:问天阁坐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其取名源于屈原的“天问”和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寓意航天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理想追求。

这栋中式风格别墅区是中国航天员在发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区。在飞船发射前航天员可以在这里进行短期生活、训练、医监医保、隔离检疫、登舱准备等活动和工作的场所。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采取了绿草茵茵、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可为航天员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出征太空。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在为期30天的中期驻留试验期间,神舟十一号2名航天员是如何分工的?他们要完成哪些工作?有哪些精彩看点?

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告诉长安街知事,神舟十一号任务飞行乘组由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组成。其中,景海鹏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在本次任务中担任指令长;陈冬是我国选拔和培养的第二批航天员,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将在本次任务中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任务中2名航天员互为备份,他们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整个飞行任务期间,他们将在轨完成飞行器操控、在轨试验、健康保障、生活照料、科普及展示活动等生活和工作任务。精彩的看点主要包括:

一是“天上的生活”。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体现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最新成就,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看点。针对本次任务要求和特点,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近百种,非常丰富;飞行中他们可以通过骑自行车、太空跑台跑步等方式进行在轨锻炼;通过视频、语音和邮件等方式进行亲情沟通。总之,航天员天上生活丰富多彩、很有看头。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的衣食住行)

二是“天上的实验”。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有人参与的科学技术试验,凸显了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比如,首次开展我国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可以实时检测航天员心脏和血管等方面功能;他们将参与应用载荷技术试验,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还将开展在轨维修试验,进行人机协同验证。

三是“天上的科普”。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开展的科普项目也很精彩。比如,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的,还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即“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此外,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的活动,比如“太空日记”、“家书载梦”、“挑战不可能”等,将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天宫33天,航天员太空生活竟比地面还丰富!

(“天神聚会”全过程)

那么,如此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对航天员有哪些不利影响?神舟十一号任务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随着空间飞行时间的增加,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的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还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和骨丢失问题。此外,飞行时间大幅延长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的重力再适应反应症状会较为明显,再适应时间也会相应延长。这对我们保障航天员生理和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2名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为保障他们健康生活、高效工作,我们在神舟十号任务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一是医监医保方面。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学询问、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以及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实施健康状态评估;注重加强舱内微生物控制,并配置了预防治疗药品和有关医疗器械,来确保飞行期间航天员健康。此外,本次任务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解决航天员在轨“看病”问题。

二是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面。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尽可能降低失重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使用套带,防护飞行初期出现的头胀、鼻塞等不适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和自行车功量计锻炼、穿着企鹅服工作,对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进行综合防护。

三是营养健康保障方面。此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的种类,配置了近百种航天食品,食谱周期达到5天,膳食结构更加科学;同时还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增强了感官接受性,前期经过了航天员的试吃,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应该说,这些食品可以满足航天员飞行期间的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

四是心理支持方面。针对本次任务在轨飞行时间长的特点,将加大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心理支持力度。在专业心理医生支持、亲情交流、航天员团队沟通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改进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航天员可以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传递邮件,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来源:长安街知事

(责编:邓磊)

(作者:长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