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令升级 舆论期盼“放过”高考状元

荆楚网消息(记者 顾伟华)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在5月8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  

一、传播情况

截至5月10日24时,全网涉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的舆情信息1.2万条,其中,微博7200余条,@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头条新闻、@上海生活播报、@杜建国微博等发布的微博关注度较高,@头条校园主持的微博话题#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阅读量161.9万,讨论1606条。5月9日9:22分,@人民日报发布微博后,引发网友热议,舆情传播走势达到顶峰。新闻2700余条,新华网、央视网、新华报业网、中华网、凤凰网、新浪新闻等网站转载,中青在线、未来网、红网、荆楚网、长江网、深圳特区报等刊发评论文章。此外,论坛770余条,微信860余条。总体来看,高考临近,相关话题讨论热度高涨。

二、舆论反应

有人点赞:禁令得以升级

未来网评论称,状元炒作问题自从2017年高考前教育部党组给所有高校下令不许炒作后情况明显好转,主流媒体、包括省级媒体没有炒作。今年禁令由往年的“不得炒作”升级为“严禁宣传”,充分表明教育部对彻底禁止状元炒作的决心。

深圳特区报评论称,这次教育部对“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使用的是直接“严禁宣传”。新的说法,取消了“不得炒作”这一说法形成的模糊地带和变相操作空间。

有人担忧:会否成一纸空文

网友“乔志峰”说,年年严禁,年年被打脸。

独立评论人“老徐时评”说,仅仅依靠教育部的一纸行政命令,这种现象不会完全杜绝。因为宣传高考状元,除了教育口以外,还涉及宣传、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教育部说了不算。所以这种“严肃处理”之类的文件,最后弄不好又是一纸空文!

有人反思:让教育回归本真

西安晚报评论称,淡化“状元”、排名,淡化纯以分数取人的价值取向,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只有不对“状元”进行渲染和炒作,不把升学和分数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才可能还原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使命。

南方网评论称,高考过后大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升学率”存在一定弊端,尤其是损害教育公平和考生尊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让教育回归本真。

网友“会发光的人生”说,教育部有意弱化“高考状元”,宗旨是为教育公平做舆论准备,同时试图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遏制精英化、贵族化的趋势。

有人反对:适当宣传未必是坏事

媒体评论员王石川说,第一名是谁,公众有知情权,如果“一刀切”地把正常的宣传视为炒作,予以严肃处理,未必合适。适当宣传“状元”乃至报道“状元”事迹,弘扬积极的求进文化,对社会而言未必是坏事。

网友“陈印岚”说,人家凭本事考的状元为什么不能宣传呢?网友“小鹿你好hello”说, 为啥不能宣传高考状元?体育冠军锣鼓齐鸣,选秀冠军千万粉丝,高考状元就那么不被重视?

有人建言:还应出台惩治细则

中安在线评论称,必须对炒作和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的学校进行“顶格”处罚,必要时减少其招生指标,直至吊销招生资格,如此才能让“状元”和“升学率”远离人们的视线。

未来网评论称,校外培训机构的状元炒作其实比校内状元炒作风气更甚,这种状元宣传往往形成利益链,利用状元噱头进行机构宣传、产品推销,不仅扰乱了教育市场的秩序,更是扰乱了家长的导向。

三、分析师点评

炒作“高考状元”是历年高考后的“常见动作”,学校、媒体以及商家“各取所需”。学校大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为招生“打广告”。媒体出于增加广告收益考量,对此长篇累牍,图文并茂地报道。商家加入炒作行列,丑陋的“高考经济”野蛮生长。多年来,教育部一直要求对“状元榜”进行冷处理,但事实上收效不大,“状元”仍是高考前后公众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此次,大众期盼已久的禁令终于在5月8日传出消息,禁令更是得以升级,由往年的“不得炒作”升级为“严禁宣传”。网友总体情绪比较乐观,正面情绪占据主导,“干得漂亮”、“支持”成主要声音;部分担忧是否会成一纸空文。网友表示这次教育部动了真格,呵护了教育的“初心”。但禁炒状元不能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应是包括学校、媒体、网络和全社会都须遵循。今年能否真正消除“高考状元”的炒作空间,刹住宣扬“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之风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刘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