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石报道(通讯员 李多辉 )“要打赢脱贫攻坚产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谋划,不坐机关“走出去”,主动探索“谋路子”,驻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立中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彭腾芳如是说。3月份以来,立中村积极转变思想,主动“走出去”开眼界取真经,积极“引进来”明思路谋发展,集中精力打赢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仗,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支部引领干群团结“一家亲”
为把握党建新动向、清楚党建新要求、适应党建新形势,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夯实战斗堡垒,助推乡村振兴。4月3日,驻立中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组成外出考察团先后到罗田、英山等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参观学习。
“周家沟,两山夹一沟。田地难得种,种地靠天收。土路不好走,水塘年年修。然而近两来,该村大力推行党建整村提升工程,成立党员先锋站,让全村党员在服务群众上有平台、有选择、有底气。”介绍到周家沟蜕变的经验时,罗田县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着自豪笑容。
“在探索‘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中,党支部作用十分关键。”上石源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晓光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既能带着群众干,解决贫困户发展短板,同时也能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吃上‘定心丸’,增加他们的脱贫致富信心。”看到罗田、英山这些村的党支部通过团结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实现由穷变富,考察团成员深受启发。
在每一个观摩学习点,参与外出考察学习的学员都是认真听、仔细看、虚心问,对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或记笔记,或用相机进行记录。
“党员先锋站、干部去向牌、便民服务卡、暖心标语......看到他们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让自己受益匪浅。”立中村副支书郭庆文感触良多,“我们村现有的资源也不差,他们能做得好,我们也一定做得到!”对下一步如何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温馨驿站”,该村充满了憧憬。
抱团取暖脱贫念好“致富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花菇菌棒多少钱一个?出菇怎么样啊?利润大概有多少啊?”4月8日,洋港镇下磨村花菇大棚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寻求发展产业“秘诀”。
为增强产业“造血”能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立中村考察团就近先后到洋港镇下磨村、浮屠镇张畈村等生态种植基地学习取经,吸收产业扶贫先进经验。
“大棚由合作社建设好,菌棒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有专人指导,生产出来的绣珍菇还有公司统一收购,贫困户只需负责按时采摘就行。”浮屠镇张畈村贫困户李相月一边采摘秀珍菇一边算账,“我是按2元/棒的成本价从合作社赊购了1.9万袋菌棒,当前鲜菇的销售批发价格一般在3-5元之间,每个菌棒可产4茬,1.6-1.8斤鲜菇,按最低的每棒1.6斤、每斤3元计算,每棒可售4.8元,扣除成本费,自己实际上不用投入一分钱,半年的时间仅花菇种植就能净赚4万元以上。”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张畈模式非常适合我村实际,而让该模式在立中村开花结果,关键还在于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学习现场立中村党支部书记邹先学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该村已发展苗圃基地80亩、杂柑采摘产业园100亩,另外4万棒食用菌大棚基地、3000余只养鸡“微产业”等正在火热推进当中。
4月10日,立中村扶贫产业项目“推介会”上,贫困户周和平说:“现在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土地入股有分红,就近干活挣薪资,心有余力能认领鸡苗发展‘微产业’,脱贫应该没问题。”
挖掘特色文化唱响“动力曲”
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才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充分挖掘立中村古村落特色文化资源,助推乡风向上、向好、向善,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4月3日,立中村“考察团”不辞辛苦奔赴大悟县金岭村见证其从“一穷二白”到“美丽乡村”转变“奇迹”。
金岭村“两委”班子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中,非常重视乡风民风建设,积极倡导文明新风,通过开展“孝子”“孝媳”“好婆婆”等活动,使得尊老爱幼、知恩报孝、团结和谐等良好的乡风民风逐步在全村形成。正如金岭村党支部副主任颜为荣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在上项目抓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文明的乡村风气,让精神文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斗志”。
据了解,立中村被列入首批湖北省“特色文化村”创建名单,是黄石市唯一一个成功创建“特色文化村”的行政村。该村可谓是阳新古民居村落建筑典范,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更是独树一帜。自去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党建+传统文化”模式,在保持建筑原有的功能,还添置了讲习所、励志廊、孝悌榜、民风榜,张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字画,并依托文化礼堂、古村落等阵地,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形成良好的公序良俗,推动乡村治理。
充电蓄能取真经,扬帆破浪再起航。在县委组织部、三溪镇党委的悉心帮扶下,立中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满怀自信和激情,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上。
责任编辑 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