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美:清明追思 以文传情 老屋旧情―――归有光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曹阳春)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日之一。每至于此,如酥春雨总会悄然而至。在乡间,濛濛细雨给房子罩上一层薄纱,人的思绪也随之缥缈。正所谓“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今天的阅读悦美,让我们通过一个老房子的故事,去感受那动人哀思。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祖籍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他的书斋“项脊轩”也因此得名。归有光一生著作等身,他崇尚唐宋古文,文风朴实而动人,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又冠之以“今之欧阳修”的美誉。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书斋却十分简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项脊轩志》

为了读书,归有光将屋子内外稍加修葺,还种上了兰和竹和桂树,每逢朗月,树影斑驳,颇有意境。房子虽然破旧简陋,但是对于归有光来说,这里却是最让其称心的一方天地,因为在这处老房子里,承载了他最珍贵的记忆。归有光家中有一位老仆人,时常会同年幼的他讲已故母亲的故事,每说到这,二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哭起来。

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项脊轩志》

其实,归有光的祖上有功名,是昆山的世家大族,所以房子自然也修得很气派。等到他出生时,家境却已经是日渐衰败。加之兄弟分家,原先的大宅院里立起了许多围墙。幼年丧母的归有光,生活在这深宅大院中,自小就感受到人间的忧难。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项脊轩志》

虽然家道中落,但年少的归有光勤奋好学。多年之后,他仍记得在老屋里,祖母对他的谆谆教诲。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很快就在童子试中崭露头角。成年之后,又在这老房子中,跟妻子王氏完婚。夫妻二人都乐于治学,十分和睦。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在归有光身上,幸福总是短暂。六年后,妻子也因病很快离开了他,项脊轩也逐渐残破不堪,不再修理。此后,归有光有两年卧病在床,才让人重修了这老房子。但是后来,他却常年在外奔波,很少回去。但是在这老房子里,有些记忆却并没有衰颓,反倒是肆意生长。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一生满腹才华,在文人墨客中颇负盛名,但他的仕途却十分坎坷。他先后八次会试落第,花甲之年才得中进士,为官数载却又因为品性正直,不屈权势而未得重用,壮志难酬。但他的散文却因为文风朴实,感情真挚广为流传。

责任编辑:彭喆

(作者:黄石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