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记者 罗炜 通讯员 高斌 何祖钦)曾经矿山开采遗留下的废渣山再着新绿,化身美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巨大“天坑”转身变成“国家矿山公园”,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没有了众多非法码头,沿江修起了生态景观大道。
因矿而生、因水而兴,有着1700多年水运历史的黄石,近年来大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长江沿岸码头整治行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绿色活力。
新港运煤再无扬尘
码头搬家远离水源
油味、扬尘是长江内河码头两大常见的污染,但在黄石新港却很难见到。目前,黄石新港所有重型机械设备均实现了电气化作业,不再使用汽油、柴油,实现了对空气和水资源零污染。
黄石的“码头经济”由矿产开采带动,曾经长期无节制开采一度给我市带来了巨大的生态赤字,包括400多个开山塘口、150多座尾矿库、几十万亩工矿废弃地、大面积湖泊污染以及一顶“光灰城市”的帽子。
“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黄石新港工作人员舒慧勇说,码头作业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在黄石新港散货泊位上,岸边的两台桥式抓斗卸船机可以一次性从靠岸的运煤船上抓取20吨煤炭。巨臂一转,就将煤炭转运到岸边一条长1300米的全封闭式皮带廊道上,几分钟内就可将煤炭送至建有防风抑尘网和喷淋除尘系统的堤外堆场,全程不见扬尘、漏撒的现象,原先尘土飞扬的码头作业场景成为了历史。
近日,沈家营港埠公司码头使用了近40年的固定吊机已被拆卸,昔日忙碌的码头已经停运。据了解,沈家营港埠公司码头距离凉亭山水厂取水口不足100米,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决定予以拆除。
此外,港务集团沈家营码头、大冶有色公司码头的散货、件杂货作业线等多处靠近饮用水水源地的码头已经关停并拆除其设备,进行搬迁。我市还对拆除和搬迁完毕的非法码头的空地,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回头看”及验收工作,实施非法码头长效管理,清理货物50余万吨,绿化近40亩、植树近6万株。
推行“五长”责任制
景观大道扮靓长江岸线
为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我市正在推进总投资约15亿元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黄石水污染治理项目,并以治水为“龙头”,建立起江长、河长、湖长、库长、塘长“五长”责任制,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
2017年上半年,我市共加装生活污水装置船舶11艘,拆解老旧运输船舶2艘,为全部渡船免费配备船舶垃圾油污水接收桶,将营运船舶安装油水分离设备或设置污油水舱(柜)、400总吨以上货船以及核定载运15人以上客船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纳入船舶检验和营运许可条件范围。
此外,长江岸线的非法码头整治,为沿江大道的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沿着黄石长江边,将规划建设一条长约62公里的大道。“沿江大道不仅是一条城市道路,更是一条生态景观大道。”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沿江大道的开工将是保护长江岸线环境的良好契机。
转载《黄石日报》2018.2.27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