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队 大事业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文博考古全行业全国性权威媒体——《中国文物报》,以《小团队 大事业》为题,用长达3000多字半个版面的篇幅,全方位、深层次报道了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新春伊始的“开门红”,激励着黄石市文物局全体同仁在新的一年更加奋进,全力以赴做好黄石工业遗产的守护和利用工作。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见证。黄石地区矿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承至今。数千年的矿冶文化生产活动,为黄石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与矿冶生产活动相关的古代遗址和近现代工业遗产。这些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的工业遗产集中保存在一个城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见。2012年11月,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中国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对于这一全国独特的优势,黄石市文物局满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崇敬,用心灵感悟文化,用行动守护遗产。

黄石市文物局(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是2015年5月新成立的正县级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编制内工作人员10名。单位虽小,人员虽少,但秉持“小团队干出大事业的豪气”和“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勇气”,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统筹抓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在全国作出了引领和示范。

2016年5月,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8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获“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16年9月,华新水泥厂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11月,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在黄石召开并通过了“黄石共识”;2017年11月,中国城市工业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发布,黄石名列全国第九,全省第一;2017年12月,第二届中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黄石召开;2017年12月,汉冶萍公司——大冶铁厂被工信部列为第一批全国工业遗产;2018年1月27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公布,黄石市三处上榜,占湖北省的“半壁江山”……一个个荣誉见证了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奋进足迹,也鞭策着黄石文物部门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进。

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2011年湖北省政府设立“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后,黄石市文物局积极争取黄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保护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把华新水泥厂旧址(300多亩)、东钢旧址(1200多亩)等作为工业遗产保护起来。2016年,又促成政府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成立“加快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黄石城市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推进黄石工业遗产保护、老城区改造、发展工业旅游等工作。

健全法规,依法保护

在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黄石市文物局着力推进保护工作法制化进程,先后以政府名义出台了《黄石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规范性文件。2016年,黄石市文物局抢抓湖北省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并参与起草《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2016年9月14日,《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黄石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也是湖北省新获得立法权的市州首部获批的实体性法规,同时也是全国首部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施行后,把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力促进了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也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展普查,摸清家底

为摸清黄石工业遗产家底,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黄石市文物局争取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境内1840年1月至1979年12月的民族工业企业、建筑、设备设施等遗存及图纸、文件、影像资料等,进行全面大普查。普查历时8个月,对市域范围内80多家工业企业200多个工业遗存点进行了测量、摄影和文史研究,基本摸清了黄石工业遗产家底。目前,黄石市文物局正在组织专家编制普查报告,并将报市政府公布工业遗产名录、工业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紧盯项目,精心实施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近年来组织完成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白蚁防治方案》、《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华新水泥厂旧址安全防范工程(一期)方案》、《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等10多项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规划》、《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了文物本体修缮保护与展示利用、环境整治、考古研究等重大工程。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近年来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000多万元,开展了遗址核心区、一般保护区的白蚁防治工程和Ⅶ号矿体1号点保护工程。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开工建设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新馆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2018年12月对外开放。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项目已启动招投标程序。

华新水泥厂旧址文物保护工程是国内最大的工业遗产保护修缮项目,由黄石市文物局作为业主单位组织实施。工业遗产是新型的遗产类型,工业遗产修缮保护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在前期封闭施工的近两年时间内,黄石市文物局迎难而上,努力克服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的困难,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边实践、边摸索,坚持“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认真研究,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华新旧址文保项目建设。短短两年时间内,核心区内主要价值承载的文物本体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保护修缮工作,变化巨大,成效显著。特别是在2017年,为了迎接中国地矿科普大会和全国第二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黄石召开,保证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在“两节”期间局部对外开放,让优秀的文化遗产惠及民众,黄石市文物局在华新旧址文保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带头,加班加点,项目组的同志一人多岗,在完成日常文物工作的同时,每人还承担了3—4个文保项目的监管工作,连续四个多月没有休过一天假,像“钉子”一样盯在工地,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即使在医院住院期间,也是心系项目建设,常常是上午接受治疗,下午赶往项目工地。在黄石市文物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12月,如期实现了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局部对外开放的目标,华新水泥厂旧址1-3号湿法回转窑和包装车间两处中长期展览的展陈工作和“黄石工业文明展”、“冷军油画作品展”、“水泥艺术制品展”、“华新百年图片展”、“青铜器展”等五个临时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开放短短两个月,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近9万人次。

深化研究,加强宣传

一是整合矿冶文化研究机构,成立“黄石矿冶文化研究会”,开展了黄石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系列研讨活动,完成了一批研究课题;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平台,对黄石矿冶文化工业遗产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三是举办“中国(黄石)矿冶文化论坛”、“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外专家咨询会”等活动,推介展示黄石工业遗产魅力。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北省文物局、黄石市政府联合主办,黄石文物局承办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黄石)高峰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全国数十个省市文物部门、文博单位负责同志共170多人荟聚黄石,深入探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为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把脉问诊,并通过了工业遗产保护的行业共识性文件《黄石共识》。人民网、凤凰网、新华网等国内主流核心媒体进行了60多篇次的报道和转载。今年,我们将举办第二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黄石)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黄石工业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展示中华矿冶文化和近代工业文明。

文物是精神标识,是国家名片。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黄石市文物局这个短小精悍、务实重行的团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更好地肩负起全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早日将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成功,为全国全省文物工作再添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