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进园区 看复兴 | 续势 起势 成势 西塞转型“三部曲”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唐京进 通讯员 普布旦增)勇当复兴黄石主力城区,是新时代西塞山区发展的历史使命。今天的新春走基层 进园区 看复兴我们来到西塞山的模具产业园来看他们如何奏响续势、起势、成势“三部曲”,大步迈向全国最大中高端模具钢生产基地。

作为西塞山区模具材料产业园里的后起之秀,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三冶重工刚刚试投产,就渐成典范: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能源,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接续之势。然而,企业负责人潘自忠心里明白:硬件升级容易,配套的软件更新,却非一朝一夕。特别是在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环节上,企业存在短板。

三冶重工 总经理 潘自忠:在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上,遇到一些瓶颈。第一是技术人员的短缺。第二是送到权威部门检验检测,我们本地也没有,送到武汉去检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制约了我们企业的发展。

潘自忠说,一些大的企业,自有国家级的权威检测检验机构。每生产一批次的产品,都可以快速检验,并贴上权威级别的检验检测标签。这样一来,产品就如同有了通行证,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

三冶重工 总经理 潘自忠: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个检验检测的权威机构,这样,我们的每一炉钢都可以得到他们的认证,可以大大提高我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潘自忠的企盼,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西塞山区模具钢生产企业的心声。模具钢是西塞山区最大的优势、最亮的特色、最重的底牌。打造黄石先进制造的示范城区,关键在于模具钢产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核心在于产业要向中高端价值链发展。

去年以来,西塞山区咬紧牙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一大批散、乱、污等落后产能,倒逼模具钢企业以整合之势,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然而,受企业资金、管理、研发等要素的制约,产品质量不一,标准不全,产业升级受限。这也成为了西塞山区和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如何起势让老树发新枝?在离三冶重工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一块刚刚竖起的项目展牌给出了答案:西塞山区正在谋划联合高校和企业,全力组建黄石模具钢研究院项目,落户模具材料园,以创新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这个项目将高标准打造国家级的集模具钢产品研发、检测检验、统一贴标、统一销售的综合服务平台。产品的检验检测等行业短板,有望得以解决。项目力争今年10月底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将源源不断地为模具钢产品提档升级、唱响世界提供强大的聚合力和推动力。

以打造模具材料产业园为着力点,2017年以来,西塞山区已投入1.14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水、电、气、热的要素保障力度。先后引导17家企业入园整合。计划到2020年,完成园区123家模具钢企业整合入园工作。下一步,西塞山区还将每年拿出1.4个亿,支持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久久为功不松懈,全国最大的中高端模具钢生产基地已有渐成之势。

(责任编辑:刘会芳)

(作者:云上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