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担起大任 洗雪国耻

原标题:担起大任 洗雪国耻

今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个极其特别的日子。寒冬时节,又一个12月13日如期而至。这是我国唯一的国家公祭日,它联结着我们对南京大屠杀这场国难的记忆,寄托着我们对所有受难同胞的哀思,宣誓着我们牢记历史、洗雪国耻的决心与信念,表达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痛苦、最屈辱的日子之一。那天,日寇的炮火攻破南京城的防线,六朝古都沦陷于侵略者之手。之后数周时间里,南京军民遭遇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遇难者超过30万人。这场浩劫的血与泪,在历史上写下沉重一页,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一道深深的精神伤疤。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浅显而真实。1840年,英国将领懿律带着他的舰队封锁珠江口,用坚船利炮将中国禁绝鸦片的目标轰了个粉碎。自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饱含血泪的百年近代史。一次次侵略与欺凌,老大帝国,割地赔款,积贫积弱。在这期间,南京大屠杀以其惨烈和屈辱,深刻地融进我们民族的记忆,军人被砍头,百姓被活埋,妇女被奸污,文物被抢劫,这是难以忘却的国难,是刻进灵魂的国耻。

有人也许会问,历史的伤疤为什么要自己去揭?不怕鲜血再流不怕疼痛锥心吗?因为,这段历史日渐远去,有人在抹煞有人在篡改,有人在淡忘有人在戏说。就在前两天,最年长的一位大屠杀幸存者去世了,目前尚在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位,正在迅速消减。所以,肉身人证是靠不住的,要靠纪念馆靠教科书,要靠全民公祭形成集体记忆。一年一度的公祭,是为了诅咒战争杀戮,为了提醒人们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今天,警笛长鸣,国旗低垂。当国歌响起,我们心中又多了一分激动和神圣。自从鸦片战争战败那天起,中华民族就埋下了复兴的种子,开始了不懈奋斗。经过100多年奋斗,中华民族“站起来”了,现在,经过持续拼搏,在“富起来”的基础上,我们正努力“强起来”。

雪耻会有时,公祭告同胞。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宣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书和时间表,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矗立前方。

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能战才能止战,有实力才会有和平。这是南京大屠杀给予我们的启示。从“七七事变”起始,日军不到半年就攻陷南京,区区数万军队就能肆意屠城,孱弱中国任人宰割,令人长叹,令人扼腕。因此,富国强兵复兴中华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这一梦想,今天,面对刻满死难者名字的哭墙,我们难掩激动,倍感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按照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全面现代化,当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与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我们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和建设者,是继往开来实现复兴梦的“强国一代”。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们唯有奋力拼博砥砺前行。

强国建成之日,国耻洗雪之时。80年前死难的同胞们,九泉之下应安息,你们期盼的那个现代化强国一定会屹立在世界东方!

(责任编辑: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