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石报道(见习记者 童士心 周姗姗)曾被毛主席誉为“远东第一”的华新水泥厂,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湿法水泥工艺技术曾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现在,如今的华新水泥旧址,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李盛华:这个窑跟地面有一个4度的夹角,这样物料就能自动往下。
眼前的这位老人名叫李盛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华新人。1976年进入华新水泥厂,这一干就是40年。从技术工人到档案管理,他见证了华新水泥厂的发展变化。
原华新水泥档案室研究馆员 李盛华:华新水泥投入生产之后,由于质量优良品质好,在为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业。上世纪50年代北京有名的10大建筑,以及长江上的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都是采用的华新水泥,由于品质优良,为国家的建设和重大的国防建设都做出了贡献。
在这40年里,李盛华走遍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厂里曾经发生过的大小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李盛华:通过工人的生产经验看火的情况,它能知道这个料的情况。通知进料进煤,这里是进煤管。能在这里工作的看火工那都是技术很优秀的工人,这是水泥生产的核心部位。
华新人凭着开拓进取,创优夺牌的精神,让华新水泥走出了国门,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华新水泥厂湿法水泥工艺生产线,至今仍保存完整,其中3号窑是华新人在吸收改进1,2号窑的技术。于1975年自己研发建成的。每当走到这里,李盛华是满脸的骄傲。
原华新水泥档案室研究馆员 李盛华:最后被国家主管部门命名为华新窑。这个华新窑后来在我们国家以及出口支援国外相关水泥工业建设上一共是推广建设了五六十条,为我国的中国的水泥工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华新窑作为之后中国水泥工业的里程碑,是一个标志。
随着时代发展,湿法水泥工艺逐渐被更环保节能的新型技术所代替。现如今,华新水泥旧址被文物保护单位列为工业遗产保护了起来。
2015年,李盛华退休了,可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投入到了华新文物的保护工作当中。因为对华新的历史的了解,他黄石市文物局聘用,参与到华新旧址的保护工作中。
李盛华:除锈然后涂上这个颜料来保护。这是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考虑的。
原华新水泥档案室研究馆员 李盛华:历史又赋予了华新水泥厂旧址新的使命。我在退休后也参与到华新水泥厂旧址的保护工作,在为华新水泥厂工作了几十年以后,又进入了一个文物保护的工作,从某种意义说也赋予了我一个新的历史使命,为华新水泥旧址这个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做出贡献,也为我们黄石这座城市增添新的矿冶文化的景点做出贡献。我在努力着。
李盛华的前半生在华新水泥工厂上班,后半生他还将继续留在这里。为水泥博物馆建设贡献自己的余热。
(责任编辑: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