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产业为本 隧洞村致富的“小吊瓜”

王英镇隧洞村,2013年开始引进吊瓜,2014年实现规模种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过去的三年时间,村集体有了收入来源,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今年是村里发展吊瓜的第四个年头,在隧洞村的吊瓜基地里,致富的果实已经挂满枝头。

在王英镇隧洞村,村民陈绪仑正在自家的吊瓜基地里除草,看着瓜藤上满是绿油油的果子,陈绪仑心里很是欣喜。

王英镇隧洞村 村民 陈绪仑:今年吊瓜来势还可以,瓜藤上都吊满了,能产个300多斤。只要是前两年的价格的话,一亩4000多块钱。

过去,54岁的陈绪仑和妻子一直在外地务工,因为有些手艺,夫妻二人每年能挣十多万元,收入还算可观,但苦于孩子没人照顾,陈绪仑一直都想回到家里发展。近两年,村里吊瓜基地发展迅猛,让不少村民脱了贫、致了富,陈绪仑一下子就坚定了回家的想法。

王英镇隧洞村 村民 陈绪仑:回家问了一下,都是说一亩地能搞到2000到3000块钱,所以我就回家了,搞个30、40亩,一年能搞个十几万块钱,就差不多就可以了。

隧洞村种吊瓜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村里到外地考察,发现吊瓜产业的行情不错,就准备在村里推广,但一开始,大多数村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只有两位长期在外工作的村民决定试一试。

王英镇隧洞村 副主任 张早兰:刚开始的时候只有30多亩,第一年的时候,让他们去试一下,看收入到底怎么样,(结果)第一年的时候所有的投入就可以捞回来,然后还可以分到5000块的利润。

不被看好的产业,头年就见到了效益,村民们都开始想加入,然而,种植吊瓜的第一年是投入最大的一年,不少村民没有这个能力承担。为此,隧洞村整合资源,成立了吊瓜合作社,先后拿出100多万的产业扶贫资金,为村民提供肥料、种子等,占整个投入的70%;村民们则负责流转土地和管理基地,占投入的30%,同时协定吊瓜基地收益按村民占70%、村集体占30%分配。

王英镇隧洞村 副主任 张早兰:我们是把农户的利益和合作社的利益捆起来的,我们采取这个方式,是可以带动贫困户更加积极地去投入,去做,收益就会更好。

贫困户刘合平也在村里的帮助下,种上了20多亩吊瓜。

王英镇隧洞村 村民 刘合平:自己投资了几千块钱,那几万块都是村里帮扶我投的,自己是投工,投工他们说搞分成。

基地收益越高,分红就越多,刘合平做起事来,格外上心。

王英镇隧洞村 村民 刘合平:第一年回本了,第二年以后没什么投入,纯赚利润,三年一起赚了8、9万。

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70户,吊瓜种植面积1100多亩,已带动26户贫困户彻底脱贫。

从隧洞村的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关键是因地制宜找好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重点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带动,给贫困户找准脱贫路子,激发贫困户的致富愿望,落实精准帮扶的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建立起一个稳定持久的机制,让扶贫更有的放矢,让脱贫更精准高效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