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到了,想必今天很多人都为自己的父亲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或是一束鲜花,或是一身新衣裳,也许全家还要团聚饱餐一顿……商家们更是闲不住,看到商机就用各类煽情的广告去打动人心,为父亲准备的礼品早在父亲节前就摆上了货架。不少人看到琳琅满目的父亲节礼物,都禁不住跃跃欲试。
虽然近几年父亲节渐“热”,但热度与母亲节相比,还远远不够;父亲节的“热”有“假热”之嫌,热的背后,却是很多“冷”的现实。十几年前或者更远,父亲节基本上没人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母亲节往往更受重视,而父亲节还不如之前的儿童节、端午节受重视。仅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才慢慢把父亲节炒热,但这种“热”视乎与真正的“热”还有不小的距离。
在多数人眼中,母爱是善良、包容、仁慈等的象征;而父爱则是严肃、冷峻、严厉等的代名词。虽然也有“父爱如山”的形象比喻,但父亲的这座“大山”虽然矗立在那里,承受着繁重压力,但就是往往被忽视。由于东方人多数内敛性格,中国的儿女们很少能直接表达对父亲的爱,有了想法,也不敢向父亲表达。这也就是子女间与母亲沟通较多,而与父亲沟通较少的原因,虽然家庭不同,但大致如此。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导致父亲缺乏与儿女的沟通。而如果心灵间不发生碰撞,怎能撞出爱的火花?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画出了中国父亲的真貌:黝黑的脸,深深的纹,粗糙的手,蕴意着父亲艰辛勤劳的一生;慈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折射出父亲的善良和质朴;缠裹的白布头巾、手捧的粗瓷大碗及碗中的稀饭,又说明了他当时生活的贫苦……如今中国父亲再也没有那样凄苦了,但那副画的深刻寓意并没有过时。更多的父亲就像老黄牛一样,为家庭和社会默默做出奉献。
由于受传统家庭习俗的影响,父亲更多是以严肃、坚韧、沉稳的形象出现,与母亲善良、慈爱、包容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父亲一直扮演“硬汉”的角色,导致后辈也以同样内敛的方式来对待父亲,客观上就形成了固化的父亲形象。而事实上,父亲也有柔弱的一面,只不过父亲有“顶梁柱”这个标签,他们都不愿意把“弱”的一面外露。儿女们自然认为父亲就是“保护伞”和“主心骨”,不容父亲失败,失败了就是无能的父亲,这就给父亲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其实,父亲也有可能是平凡的父亲,甚至平庸的父亲,但只要他们是勇于担当、尽心尽力的父亲,那么他们无疑就是好父亲。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人都在为事业打拼,孝顺父亲更多体现在物质方面,缺少与父亲的深度沟通;唯独轮到父亲,就变成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农村,儿女与父亲的沟通更少。很多男性农民都进城打工,这就使父亲与儿女间的沟通变得更难。
通常,父亲刚毅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颗孤独的心,而父亲承担的家庭重任一点也不比母亲少。母亲承担的多是抽象化的情感类,而父亲则承担着更多的具体责任。他们往往有苦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有了压力也不愿与人诉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内敛的性格,而这恰恰是需要关心和疏解的。儿女平时都愿意向母亲倾诉,不愿意向父亲表达,这就更固化家庭关系,很多家庭都是如此。
所以,应该像重视母亲节那样重视父情节,像理解母亲那样理解父亲,像关爱母亲那样关爱父亲。在父亲节“冷”的当下,多做些“热”思考十分必要。不少人直到结婚生子才悟出:原来当父亲真不容易!其实,父亲身上的亮点很多。如果多用欣赏的眼光看父亲,就会发现父亲就像百年陈酿,越品越能品出浓香。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责任编辑:刘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