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唐京进)黄石因矿设厂,因厂设市。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黄石工业遗产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保留了大量以矿冶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工业遗产。今天我们一同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对外开放的景点看一看,穿越那浩淼的时空,感受矿冶文化的魅力。
从黄石出发,穿过黄金山隧道,经过开发区、大冶城区,我们来到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博物馆,车程在40分钟左右。
记者 邓颖 我们现在是来到了金湖街办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后,这座博物馆的题词上面,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上面,写了个夏鼐。夏鼐是谁啊,他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能有他来亲自题词,可见这座博物馆在他心中的重要性了。据了解,这座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持续开采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在2016年,他还入选了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究竟它的魅力几何呢?下面我们就进去看一看吧。
沿着博物馆门前的台阶拾阶而上,进入门内的大厅,正中间的一个绿色的物体映入眼帘。从讲解员这里得知,这就是富含铜的矿石——孔雀石的复制品。
讲解员:这就是原生矿(形状),是1比1复制的原生矿就是这样子的。含铜量达到50%左右。
进入到博物馆的大厅,脚下的就是古铜矿遗址。1974年春至1985年夏,考古部门配合矿山生产有重点地进行了科学发掘,清理出数百个(条)不同结构的木支架维护的采矿井巷和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炼铜竖炉,同时还出土了手工开采所需要的各种生产工具。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邓颖 我们现在来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核心区,井下采矿遗址。那我们看到的这,其实在以前是一座山,我们把他削平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然后我们看到的这些木架支架,还有巷道,就是几千年前,先人们在采矿之后留下来的。这些代表了当时我国采矿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国辉煌历史成就的有力见证。
4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内,清晰地展示了春秋时期运用木制榫接方框支架维护的竖井70个,平巷66条,盲井、斜井各1个。它们纵横交错,层层迭压,再现了当时开拓井巷采掘矿石的情况。一件件出土的工具依然放置在当时使用的地方。大厅四周墙裙上复原的地质剖面,与遗址现场浑然一体,加强了大厅的现场感。
由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1985年,国务院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秦始皇兵马俑等并列为新中国建国后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设置在大厅南侧的辅助陈列室,运用出土文物、矿石标本、照片、图表、模型等反映了遗址的地质地貌、发掘经过、年代测定、采冶结合等状况,还有春秋早期残存的鼓风竖炉10多座。这充分证明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国就创造了完整的采矿炼铜技术。
离开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作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一部分,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也是黄石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点。新中国成立后,大冶铁矿被纳入武钢开始重建,成为“武钢粮仓”。百年的开采,使得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坑,也因此有了我国唯一一个以矿产资源文化为主题的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国家4A景区,是湖北省继三峡大坝之后第二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拥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
日出东方广场,广场恰好位于天坑东部。广场中央的毛主席站像高度为9.15米,采用140多吨优质花岗岩,雕刻后净重58吨,与毛主席亲临大冶铁矿视察时间1958年9月15日暗自吻合。广场四周,芳草萋萋绿树环绕,很难想象,这个空气清新花团锦簇的世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废石排放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矿山人对废石堆场进行绿化复垦,使用人工运土堆砌等方法,使之慢慢形成土壤植被,经过几代矿工的辛劳和汗水,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站在天坑观景平台俯瞰坑底,谷底形如一只硕大的宝葫芦。采矿形成的"矿冶大峡谷"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最大边坡角60度,为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一个个梯田般蜿蜒的爆破岩层,向我们揭示出地层深处的奥秘,也见证了千年矿冶历史和百年工业文明的沧桑巨变。端午小长假来个矿冶文化游你可以一边旅游一边涨知识,准备好了没,明天你就可以出发了。
责任编辑:崇郁